首页

sm视频调教室论坛

时间:2025-05-29 03:18:53 作者:北京持续提升汛情感知能力 774个防汛险村安装汛情监测站 浏览量:60584

  中新网北京5月28日电 (记者 陈杭)北京持续提升汛情感知能力,对全市下凹桥、积水点进行监测设备的补盲。在全市774个防汛险村安装汛情监测站,采用4G+北斗双模通信技术,确保在极端天气下监测数据的正常回传。

  这是记者28日从北京市2025年防汛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实现山洪沟道水文监测全覆盖

  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刘松波表示,北京强化山洪灾害防御能力。在全市352条山洪沟道建设地埋式水位计,以实现山洪沟道水文监测的全覆盖。统一全市山洪沟险村险户信息台账,完成重点山洪沟道信息采集工作,完成房山、门头沟等10个区山洪灾害危险区淹没范围划定以及四级转移范围划分,并根据划分情况,指导编制山洪灾害险村“一村一策”。

  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推动永定河官厅山峡洪水控制性工程、二道河水库、西峰山水库等规划建设。加快实施钻子岭水库、温潮减河、永定河卢三段和卢梁段综合提升、潮白河综合治理等工程。推进坝河口、南口、白羊城等蓄滞洪区建设进度,提升全市防洪排涝能力。

  建立覆盖所有山区泥石流隐患点的智能监测设备

  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执行副主任、市应急局副局长李宇表示,从近年来的防汛实践来看,北京面临的防汛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城市积水内涝风险依然较高。城乡结合部、部分郊区新城等区域应对极端降雨天气的防汛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分布在城郊的231处下凹式铁路桥涵和个别排水系统标准比较低的路段,遇到强降雨造成内涝积水的可能性比较大。遇有极端降雨时,地铁、半地下室、地下商场、地下车库、地下通道等地下空间仍存在防汛风险,还需加强防倒灌、应急疏散避险和应急抢险措施。

  二是流域性洪水风险依然存在。目前,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大清河、蓟运河五大流域影响河道堤防等工程防洪安全的险工险段共有83处。北运河、潮白河防洪工程体系还不完善,遇到超标准洪水时仍有风险。北运河左堤通胡大街至东六环西侧路段的三公里不连续堤段,正在开展堤防加固工程建设。

  三是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山洪地质灾害历来是北京防汛工作的难点问题。北京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9402处,山洪沟道352条,山洪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域涉及7个区98个街道(乡镇)774个村。

  此外,郊区旅游景点与山洪地质灾害的隐患点重叠,暑期旅游旺季与汛期雨季重叠,户外运动和旅游人员流动性大与山区通信盲区重叠,预警转移难度大,这些因素都极易造成风险。

  李宇表示,北京全力提升防汛指挥调度效能。市防汛办加紧完善“防汛抗旱指挥调度系统”,汇聚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数据资源,实现全市汛情态势“一图统览”。构建大屏指挥、中屏协同、小屏移动的“三端联动”应用体系,与各单位共享信息,运用数字化手段赋能,为防汛抢险救灾提供科技支撑。

  北京还持续提升汛情感知能力。北京市水务局加快实施山洪沟道监测预报预警“三道防线”,在352条山洪沟道增设地埋水尺监测设施。市规自委建立覆盖所有山区泥石流隐患点的智能监测设备,当监测数据达到阈值时自动叫应责任人启动临灾避险。(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光明论坛】把政治训练贯穿干部成长全周期

近年来,江永县加快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坚持“以种带养、以养促种、种养结合”,串起一条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的绿色产业链,奏响增收致富曲。

国产大乙烯成套技术探路者——记“国家卓越工程师”张来勇

揭牌仪式上,清徐县41家食醋企业现场签署了《清徐县食醋企业质量安全责任承诺书》,对外公开承诺将始终坚持质量第一、信誉至上的原则,全面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和食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建立质量安全应急预案和产品质量召回制度,设立质量投诉电话,杜绝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事故发生,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看图学习丨加快建设航天强国 总书记强调再接再厉

今年以来,新田县全力推进就业帮扶车间建设,通过招商引资、湘商回归等措施,以适合分散加工的手工艺品、农产品、来料加工等为依托,在农村地区创办了一批小型企业,引导有就业意愿的农村劳动力就近到就业帮扶车间工作。

日本有识之士呼吁归还掠夺文物 反省历史错误

“我们在设计上力求规避并发症。如果脑积液漏了,这个装置就会长期被浸泡,感染几率非常大,所以我们没有突破硬膜,而是在硬膜外‘施工’。也就是说,装置底下是一个包裹着重要脑组织的水囊,我们没有把水囊捅破,而是在脑膜表面采集脑信号,这就不会损伤脑组织。”赵国光说。

天舟五号顺利撤离空间站组合体 计划于9月12日受控再入大气层

“稳步伐”,扩大制度型开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制度型开放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开放,是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所在。新时代提高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总体上要坚持“稳步伐”的原则,稳步扩大和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不断增强西部地区在地区发展中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同时在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的基础上加快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通过加强制度创新逐渐引领全球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的制定,推动西部地区贸易、投资自由便利化,打造有利于西部地区发展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成渝地区作为西部地区扩大制度型开放的重要地区,当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两地出台的《成渝地区联手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方案》提出,到2025年力争成渝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万亿元左右,服务进出口总额达到2300亿元,利用外资稳定增长。

相关资讯
新中山客运口岸正式通航 最快50分钟可达香港机场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五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完成了总体布局,绘就了一幅“大写意”,今后要聚焦重点、精雕细琢,共同绘制好精谨细腻的“工笔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一带一路”合作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迈入落地生根、持久发展的阶段,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十年来,合作理念不断完善,各方就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达成广泛共识,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由各方平等协商、责任共担、共同受益;支持开放、廉洁、绿色发展,反对保护主义,努力建设风清气正、环境友好的新时代丝绸之路;践行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理念,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之路。合作重点更加清晰,加强全方位、多领域合作,继续聚焦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前沿领域合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扩大市场开放,建设多元化融资体系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人文交流,打造全方位的互联互通,推动形成基建引领、产业集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综合效应。合作机制日益加强,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举办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立了20多个专业领域多边合作平台,为各领域务实合作提供坚实保障。共建“一带一路”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好伙伴越来越多,合作质量越来越高,发展前景越来越好。

热门资讯